“哥哥不要费心了,那是一个畜生,哪能听你的。还好,他不经常这样。”
“那也不行,我必须找他理论,有事可以讲清楚,绝不能动手打人。”
忙完活计,刘文玉又和哥哥说了一会儿话,便提着豆腐告辞回家。
王文宝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既怜爱妹妹,又很无奈。
他想起义父,眼里有了泪花,要是没有义父收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这个流浪儿哪会有今天呀。
王文宝小时候没有正经的名字,人们都叫他石头。他两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六岁那年母亲又病故。家里本来就穷得叮当响,一个年幼的孩子又没有亲友投靠,没有办法活下去。
从此,他离家出走讨要为生,日子艰苦自不必说。
石头小小年纪到处流浪,四海为家,过了今天还不知道明天身在何处,会有什么事情在等着自己。一个小孩子吃穿都没有着落,也不会想得那么长远,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这一天,石头来到一座县城,因为难于讨要食不果腹,又感风寒病倒在街旁。人们有的看了看他又离去了,有的一边议论一边叹气,没有人管这个衣衫褴褛的要饭娃。
这时,有一辆马车停下来,从上面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他看了看昏睡的孩子,问明情况后,便把石头抱到车上,然后去找大夫医治,又买了几副药才出城回家。
这位男子就是刘文玉的父亲刘清波,来到县城买些日常用品,见到了这个无家可归的病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