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1章 学绣花 (3 / 7)

作者:捡贝拾珠 最后更新:2024/12/15 19:32:01
        民歌中有一种小调叫《绣荷包》,大意是说::一个年轻的少妇在家,忽然听到狗叫声,有人送来了出门在外的丈夫来信,要她绣一个荷包戴。她便带着欣喜急切的心情去找货郎,买绸选线,神仙故事和世间美景……她几乎要把中国的人文都绣到荷包中去,以寄托对丈夫的爱恋。等她绣完了荷包袋,天也亮了,捎信的人也来了。

        这个故事并不曲折,但感情自然,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刺绣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她不能说,必须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尤其是被发现思想开了小差!

        “哦,这个嘛,我倒听说过一个传说:”李巧巧站起身来,对着所有学绣花的女孩儿说:“说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受此启发,苏州的人们便从此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绣花又有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我交给你们的,是最出名的苏绣。”

        李巧巧的话把梁晓乐给震慑住了:李巧巧说的这个故事,她在前世竟然没有听说过。没想到平时文文静静的李巧巧,竟然懂得这么多。

        梁晓乐开始怀疑自己的辍学是否是明智之举?!

        但不管怎么,梁晓乐对绣花还是不感冒。也许是受前世电脑绣花的影响,总觉得用手工一针一线地绣一个装饰品,实在太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你们绣花,我给你们说唱儿,怎么样?”梁晓乐说着,用征询的目光望了望李巧巧。再怎么说,人家李巧巧现在可是教师。

        “那你说吧,明天再练习绣。”李巧巧微笑着说。她知道这个小表妹心灵手巧,产生厌恶是因为刚接触的问题。

        “乐乐,说个长长的。”女孩子们一听梁晓乐要说唱儿,都高兴得欢叫起来。

        “长的不见得好听?!你们想听哪方面的?”梁晓乐征求起大家的意见来。她的儿歌唱儿几乎给大家说了一个遍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