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无”孤儿。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扶持人。
2、父母双亡的、十四岁以下的孤儿。
3、不知道家乡住址,不知道父母姓甚名谁,被拐骗和被遗弃的十四岁以下儿童。
二、孤儿在孤儿院可以生活至16岁。当孤儿在孤儿院达到入学年龄且符合入学条件如有孤儿因为先天原因或疾病原因不能入学的,将被送进学堂念书。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需要去外面如县学堂深造的,孤儿院负责一切费用。
三、孤儿在孤儿院年满十六岁以后,由孤儿院安排工作这也是梁晓乐成立孤儿院的另一个目的——为她将来的事业发展培养人才,也可以到社会上自谋生路,展示自己的才华。无论在哪里,都要将自己劳动所得的十分之一,回报给养育他她的孤儿院。
让谢老先生写一个牌子,挂了出来。
孤儿院正式成立了。
五个县衙送来的小女孩儿,是孤儿院里的收留的第一批孤儿。在登记名字时,由于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生辰年月,梁晓乐又不愿意让她们再用艺名,于是,就让她们姓孤儿院的孤,中间的字用梁晓乐的“晓”。梁晓乐选出五个带女字旁的汉字:如、妍、妹、娥、婷,一个的高矮为序,分别叫孤晓如、孤晓妍、孤晓妹、孤晓娥、孤晓婷。
梁龙才一家十分感激。口口声声说帮了他们的大忙。三大娘粱荣氏过意不去,非要晚上给侄女梁艳秋作伴儿去。宏远爹对她说了父亲梁龙勤的打算,才劝住了粱荣氏。
孤儿院安排的一切都很顺利,梁晓乐心里高兴,很为自己的事业又前进了一步庆幸了一把。
………………
正当梁晓乐沉浸在孤儿院成立的喜悦中时,世荣奶奶的女儿梁大柳——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女人,哭哭啼啼地找上门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