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世雄说:“我们认了干亲,你就是我们家里的人了,颐府家产归你一半儿。”
梁晓乐忙摆手说:“家产我不要,如果您们愿让我参与治理的话,以后所得利润,我可以平分。”
“参与治理,参与治理。”颐世雄高兴地说:“这些年,因为走失了儿子,没了奔头,我们夫妇俩身体又不好,光坐吃老本了。如果能搞活起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一切听你安排。一切听你安排。”
梁晓乐闻听也很高兴。便根据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地说:“不过,我们家是以农业为主,就是所开的门市,也全都是卖的我们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在府城也只能开个门店,要想大力发展,得到乡下去。”
颐世雄:“好哇。这正合我心意。农、工、兵、学、商,农在第一位。天下民以食为天,搞农业最光荣,也最实惠。我是走了仕途,要不的话,也早搞起农业来了。”
梁晓乐:“干爹,这么说,您同意到乡下搞农田建设去了?!”
颐世雄:“同意。不但同意,还一切都依你。你根据你们家的经验,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资金我出。你们兄妹商量着就行,也不用事事给我们说。”
梁晓乐赶紧摇头,说:“那怎么行呢?水大不能漫桥!还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共同商量,做出决策后,我和殿豪哥哥再去执行。”
梁晓乐之所以称呼“殿豪”哥哥,而不称呼她叫惯了的“良存”哥哥。是因为这是在颐府,守着颐老夫妇这样称呼,是对冯良存认祖归宗的肯定,颐老夫妇听着受用。这也是梁晓乐的机灵之处。
冯良存见说,忙对父母解释道:“爹、娘,我在梁家屯这些年,出了上学,就占了一年多点儿的柜台,跑了一年多点儿的销售。光做具体事了。还真不具备指挥才能。爹,要不,您……”
颐世雄赶紧接过话茬,说:“我对农业也是外行。兴许还不如你哩。要是这样,咱就先听乐乐的。”说着,又对梁晓乐说:“闺女,你有什么打算就说出来,要大胆,不要有顾虑。咱们集思广益,可行的就去执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