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偏科特别严重的人,我们已经有特殊的渠道特招。要是一些特长不鲜明,只比普通人强,那也远远达不到惊艳的程度,放弃就放弃了。”
“真按照陈潇的描述,以后的招生将会把分数线定得多高才行?每一次考试只能等对手犯错粗心做错了题目,自己才有可能上岸。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层面的内卷吗?”
“学制怎么办?多少年合适?难到让几岁的孩子去敲代码?”
一些人从就业的方面来反对这个做法。
“这么一来,学校就可以取消了,教学教学,学生都可以自己学了,那教这个行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么多的老师,加上师范学校里面的,直接失业,那么社会的秩序就会乱起来。”
“除了老师这个行业受到直接冲击外,还有许多的兴趣班,补习班,私人精英辅导团队都将失业,这些人也是经济产业链中的一员,不能忽视。”
“如果真的使用这样的手段,我敢说,社会模型支撑不了。
大家都很聪明,都能高效的处理问题,那么让谁去做工作?谁都一样啊,靠什么招聘员工?再说了,如此聪明高效,招收的人数也会直线下降,公司,企业都用不着这么多人就能运转起来,那就减少了就业人数。”
“经济产业链是分层次的,大家都有相同的知识,那么谁还会去做基础的工作?难倒摇号吗?你打几个月的螺丝,我去互联网公司上几个月,全靠抽签摇号,这就是命运改变职业啊!”
“这个饼画的太大,难以实现。社会可没有这么多高净值的岗位,底层岗位不会消失,从这一方面来说,生物芯片灌输知识的话,那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陈潇大脑里面的生物芯片在几分钟之内快速的接收了海量的评论,超级服务器把这些问题归类反馈给了陈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