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汉的儿子十七八岁,前些年家里还算光景好的时候,就想着把儿子送进私塾读书识字,万一祖坟上冒青烟能够考上的生员,老刘家以后再也不用受人欺负了。
然而读书却是个耗费钱的事,读了几年书之后,儿子倒是愿意读书,可是随着税赋越来越重,刘老汉已经无力供养儿子读书。
一家人省吃俭用供养长子,早已经让其他的子女怨声载道,认为父母太过偏心。
这两年刘老汉一家已经无力在供养长子读书,刘家大郎只能放弃读书在家务农。可是多年的读书,让刘大郎根本无法再适应稼穑之苦。
看着这个被自己养成了秧子的儿子,刘老汉真心的犯了愁。十七八岁早就到了成亲的年纪,可是三里五村一打听,谁都不愿意自家的闺女嫁给这么一个废物。
然而新政工作组在他们村子驻村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清楚了每一家的具体情况,组长也见过这个有点儿书呆子气的刘大郎。
在挑选本村的第一个交税户的时候,组长第一个就想到了刘老汉,组长只说了一个承诺就让刘老汉心甘情愿的当这个交税的带头人。
组长承诺保举刘家大郎到山东政务学堂读书,学三年之后,出来就能跟他们这些新政官员一样当官了。
“小老儿家里没钱交束脩啊!大老爷!”
“政务学堂,不但不收束脩,还免费管食宿,前提是去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给本官丢脸,本官保举的人是要负责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