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实录》明确规定的是现任官员之家具有免除徭役的特权,从来没有免税一说。太祖高皇帝怜悯贫家向学之读书人,为鼓励其读书成才,特旨贫家读书人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天赋优免。
如今代代更迭竟然让诸位认为是所有的有功名者都享有优免,而且诸位极其家人还利用这一优免,钻空子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诸位置陛下于何地,置朝廷于何地?”
士绅要的不是那点儿优免的钱粮,而是优免的特权,利用特权牟利是那点儿特权的百倍千倍,若是只是每年拨给一点儿钱粮,能有多少?
杨士奇的话很明显就是在戳破文官编制起来的为自身牟利的谎言,这样在场的高官非常的不舒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斗归斗,谁也不会去触碰读书人的共同利益,比如以儒学为根本,以四书五经、《朱子集注》开科取士,比如士绅的特权问题等都是不能触碰的核心。
这话皇帝可以说,大臣却不能说,不论是权臣还是天子近臣都是一样,可是今天杨士奇却把这个盖子揭开,杨士奇说出这话就是彻底跟士绅决裂,完全的站在了皇帝一边。
“元辅也不能这么说,没有我等读书人,朝廷靠谁与治理万民,我等与天子共天下,难道得到一些好处不是应该的吗?”
杨士奇看了张瑛一眼,他相信张瑛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是士绅的思想,对于这种思想可能从前这么想没有问题,即使强大如太祖也离不开读书人的协助。
可是当今却根本不需要读书人,这样说也不正确,确切的说是并不需要有功名的读书人,皇帝正在使用另一种方式培养官员。
“张瑛,你真以为陛下离不开我等读书人吗?去山东看一看吧,除了坐在正印官位置上被架空的读书人大老爷,真正掌握权力的没有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都是陛下招募的各地学子,经过培训之后投入到各个岗位之上。
这些人可没有读书人的矫情,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他们本是普通百姓,因为皇帝的恩典获得官身,对皇帝感恩戴德,你认为一个县城里那几个官老爷能够斗得过这些忠于皇帝的新人吗?
老夫收到不少山东官员的诉苦,觉得在山东如坐针毡,希望内阁能够将他们调走,知道为什么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